• 论条件

    肖前

    <正> 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整个宇宙绝对对的、无条件的,构成宇宙的各个组成部分——一切的事物或现象——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规律是普遍的、无条件的,规律的起作用又是有条件的。否认一切事物都是有条件的,规律起作用是有条件的,就会导致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否认整个宇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否认规律的普遍性、无条件性,那么就会走上相对主义。我们必须坚持条件性和无条件性相结合的原理。根据这条原理必然逻辑地得出普遍真理与具体条件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分析条件的目的,就是要根据普遍真理从现存的具体条件出发,利用条件、创设条件,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世界。

    1962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9k]
  • 请查恩格斯的原文

    若水

    <正> 于世诚同志新近发表的《关于德国古典哲学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理论的探讨》(《哲学研究》1962年第3期)一文,我是仔细读过了的。在这篇短文里,我暂时不详细答复于世诚同志所提出的理论上的争论之点,只想谈一个文字理解的问题,这就是如何解释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第二方面那一段话的问题。虽然这并不是争轮的实质问题(实质问题是承认不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但整个争论是由这一段话引起的,因此如何理解这一段话也很重要。于世诚同志自己也说,弄清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次争论的是非”。这一段话,我过去解释过,我认为照那样解释,文义是清楚

    1962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孙中山的哲学思想

    李光灿 ,郭云鹏

    <正> (一)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凡四十年,几经挫折和失败,始终没有动摇其坚持革命的决心。相反,在革命锻炼中,越到后来越表现得更加坚定。他的远大的革命理想和丰富的革命实践,在中国人民的心坎,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特别在他晚年,由于世界革命的形势已经发展到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的革命思想,把

    1962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0k]
  • 由抽象上升为具体是辩证的认识方法

    吴传启

    <正>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把他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概括为“由抽象上升为具体的方法”。在认识中,所谓由抽象上升为具体,就是认识中的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过程,也就是认识运动的辩证法。由于任何事物的发展,无不表现为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因此作为反映事物的逻辑认识的过程,也必须是一个同样的辩证的发展过程。列宁在他的《哲学笔记》中曾摘录过黑格尔的一段话说:“认

    1962年04期 1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 宇观的物质过程

    戴文赛

    <正> 无机界的物质过程一般被区分为宏观过程和微观过程,实物也区分为宏观物体和微观物体。质子、中子、电子和其他的基本粒子都是微观粒子;原子核、原子、离子、和一般的分子也是微观粒子,但是由几万个原子构成的高分子则已经不能说是微观粒子了。宏观物体的质量一般以“克”或“吨”量度;原子和原子核的质量以一克的一亿亿亿分之一量度,电子的质量更小,光子和中微子的静止质量为零。在大小方面,宏观物体以厘米、米、仟米(即公里)量

    1962年04期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才能划清同唯心主义的界限

    王若水

    <正> 分歧继续存在着于世诚同志在《哲学研究》1962年第三期上发表的文章,是两年多前开始的争论的继续。但是这篇文章本身也表明,那次争论不是没有成果的,至少弄清了这样一个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适用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否认思维和存在的矛盾同一性的论点是错误的。本来于世诚同志在他的第二篇讨论文章里似乎也想改正他这个论点,但是提得比较含混,而且声明这只是“个别提法”。现在他明白地承认了错误,并且也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样看来,在这个问题上似乎没有什么可争论的了。

    1962年04期 39-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9k]
  • 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撒仁兴

    <正> 读了于世诚同志的《关于德国古典哲学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理论的探讨》(发表于今年《哲学研究》第3期),有许多意见。我们不同意世诚同志这篇文章的基本论点。这里,只就两个问题提出一点看法,和同志们商讨。1960年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争论的关键是什么? 我们认为,当时争论的关键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不是对立的统一?即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否适用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当时我们是这样的看法(见拙作《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争论的实质》,载《哲学研究》1960年第3期),现在还是这样的看法。

    1962年04期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 《论衡》的构成及其唯物主义的特点

    吴则虞

    <正> 关于王充的哲学思想,不少同志已作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分析,得出大体一致的结论。我最近在作《论衡集释》和新编《王充年谱》的过程中,除了在字句和在史实方面作了训诂考证之外,对于《论衡》一书的构成,王充的哲学唯物主义的特点以及它对后来所发生的影响等问题,亦有所探索,现在先提出几点,以就教于读者。一、王充的身世和《论衡》的构成王充所生活的时代(公元二七——九五年),是所谓“光武中兴”的东汉王朝初期。这个时期的社会历史,大致有这些特点: 第一,西汉末年的农民大起义,被刘秀始而利用继而分化屠杀,平息下去了;第二,西汉末年商人地主和贵族大地主之间非常尖锐的矛盾,也因为受了农民起义的教训和新

    1962年04期 7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