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代精神的精华 现代化建设的武器

    <正>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年了。这是凝结着辉煌的实践成果和宝贵的思想成果的三十五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结束了任人宰割、灾难深重的黑暗历史,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开始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伟大的祖国正以英姿勃发的崭新面貌屹立于世界舞台,对人类历史的进程发生着深刻的影响。

    1984年10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哲学研究》(1980年—1984年6月)中青年作者优秀论文评选揭晓

    <正> 一等奖(两篇) 陆学艺、张晓明:马克思主义的合作理论和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年第4、5期) 陈先达: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出发点 (1984年第3期) 二等奖(三篇) 李惠国、吴元梁: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和社会科学研究的现代化 (1984年第6期) 李际均:研究和指导战争的科学方法论 (1983年第5期)

    1984年10期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新技术革命对策研究的方法论

    王海山

    <正> 在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及其对策研究中,不仅涉及许多有关技术开发、经济振兴的具体途径和措施问题,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值得从技术哲学和一般方法论上进行分析和探讨的理论伺题。例如,新技术革命的实质及其相应对策的性质;技术革命发生的内在因素和社会条件;技术革命推动社会发展的途径和作用机制;确定新技术革命对策的方法论原理以及利用新技术革命机会的条件和现时可能性,等等。本文拟围绕确定新技术革命对策的方法论问题,从

    1984年10期 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9k]
  •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拟为各单位培训理论工作者及编辑、图书资料管理人员

    <正>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在改革中,充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发挥他们的潜力,拟为各单位培训理论工作者。 招生专业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哲学史(先秦、唐、宋明理学、近现代哲学)、中国当代哲学史、逻辑学、伦理学、电影电视美学、东方哲学(日本、印度)、西方哲学史、现代外国哲学等。

    1984年10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科学技术革命与发达社会主义社会》一书简介

    胡祥明

    <正> 1974年11月,苏联外高加索和乌克兰几个加盟共和国科学院哲学、法学研究所联合举行了一次题为“科技革命与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学术讨论会。在会议材料基础上,苏联梯比里斯《科学》出版社于1977年正式出版了《科学技术革命与发达社会主义社会》一书。这本书抓住了科技革命对社会诸方面的影响和作用这个当代人们所关注的主题,从科技革命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方法论,科技

    1984年10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发展的基本阶段

    孙显元

    <正> 关于认识发展的过程和阶段,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已经做了理论的阐述。我们认为,毛泽东同志的这些分析,是正确的,它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仅就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划分,谈一点个人的学习体会,对毛泽东同志的基本观点,做进一步的论证。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毛泽东同志指出:“论理的认识所以和感性的认识不同,是因为感性的认识是属于事物之

    1984年10期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 哲学方法论与经济法科学体系的建立

    刘瑞复

    我们的学术界(这里主要指社会科学诸领域),似乎存在一种倾向,即较多强调学科之间的界限,或领域划分,而不大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接触和交叉,因而在研究活动中往往目光只集中在自己领域的狭窄天地里,很少关心“左邻右舍”的情况。其后果是眼界和思路自然要受到很大的限制。显然,这是不符合现代科学思维的发展趋势的,它势将妨碍对本学科研究的深入和新学科的生长,不利于整个社会科学系统的丰富;特别是对于哲学研究工作来说,其影响是带根本性的。 恩格斯早就指出,在自然科学的不同学科之间存在着“接触点”,往往被“双方都宣称与己无关”,然而,“恰恰就在这一点上可望取得最大的成果”。自然科学的发展,一再证实恩格斯的这个论断的正确性。其实这种情况也完全适合社会科学诸学科之间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可以说,边缘科学和横断科学的生长和发展状态,从一个方面标志着科学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如果说在社会科学领域中这类学科还不多的话,那么这只是表明社会科学的相对落后态势。因而就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哲学研究工作者尤其应当关心这方面的进展,因为在不同学科之间的边缘领域、或涉及各个学科的横断性关联的领域中产生出来的那些富有哲学意义的成果和发现,更加雄辩地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1984年10期 2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3k]
  • 从启蒙哲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

    杨宪邦

    <正> 正当全国人民在党的十二大路线指导下,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的时刻,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我们进行庆祝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胜利,加以历史的分析和理论的概括,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经验和教训。本文试图对于中国近代从启蒙哲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的辩证法规律作些探讨。

    1984年10期 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 李大钊的时间观与今古关系论

    曾乐山

    <正> 在李大钊同志的著作中谈得最多的,莫过于时间观和今与古(现在与过去)关系的问题。从1916年到1924年,他先后发表了五篇直接论述时间观和今古关系论的文章。至于间接论述时间观和今古关系论的文章,就更多了。显然时间观和今古关系论是李大钊思想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拟比较系统地介绍李大钊的时间观和今古关系论;并分析其在中国哲学史上和在中国近代“古今”、“中西”关系之争中的意义。

    1984年10期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 科学认识的整体性原则

    吕国忱

    <正> 在现代科学认识中,人们遇到了一系列横贯许多领域的新课题,如生态问题、能源问题、企业管理问题、经济规划问题、城市交通问题等等。对于这类问题,人们进行了许多探索,并且按照这种认识去指导工作,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经验和教训使人们日益懂得,要正确地认识这类问题,就必须遵循正确的原则。整体性原则,就是现代科学认识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则。明确地提出和系统地阐发这一原则,对于自觉地指导我们的科学认识和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作这种尝试,以期引起学术界对这一原则的

    1984年10期 4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 论系统的目的性

    牟小华

    <正> 目的观念在人类认识史上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但又颇为奇特的问题,人们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使用它,但更多的时候却又不公开承认它。有人曾俏皮地说:“目的论——这是夫人,没有她任何一个生物学家都不能生活,但是他又耻于同夫人一起在人们面前出现。”(尼·伊·茹科夫:《控制论的哲学原理》,第104页)本文拟在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核心的系统科学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作一初步考察。

    1984年10期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 《自然辩证法》新编译本即将出版

    <正> 恩格斯的哲学名著《自然辩证法》已由于光远同志完成新的编译本,即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新编译本正文部分改变了以前沿用俄译本的编排次序,根据内容重新作了编排。译文经过核订后,质量有所提高。新译本还补收了1979年新翻译的反映恩格斯研究自然辩证法最初阶段的三篇笔记。注译部

    1984年10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量子概念由“潜”到“显”的历史演变

    钱时惕

    <正> 列宁曾经指出:“要继承黑格尔和马克思的事业,就应当辩证地研究人类思想、科学和技术的历史。”(《列宁全集》第38卷,第154页)在这方面,我们的研究工作较为薄弱,亟待加强。 量子概念的孕育与形成,是二十世纪自然科学革命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量子概念的引入,使人类的认识从宏观世界进入到微观世界,带来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因此,量子概念的建立,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也有重大的哲学意义。深入地分析与研究量子概

    1984年10期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 大西祝与西田几多郎——试论日本近代哲学的起点

    竹内良知,黄玮

    <正>一、大西祝的哲学研究及其批判精神 在日本,哲学这个名词,最初是在德川幕府末期,由西周(1829一1897)介绍到日本的。哲学在明治初年,曾起到了一定的“启蒙思想”的作用。但是,日本所谓的启蒙主义,实际是全盘接受西方的启蒙主义,并不是“自己本身的知性的使用”。

    1984年10期 67-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 狄德罗在中国

    陈应年,陈兆福

    <正> 狄德罗(1713—1784)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百科全书”派的领袖、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著名的文学家、美学家。不过,与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和卢梭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影响相比,狄德罗在我国的介绍和传播相对地说时间要晚,早期翻译介绍的文字数量也比较少。到了解放后,对狄德罗著作的翻译、介绍和研究才出现了新的局面。本文准备分为解放前、后两个时

    1984年10期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 傅山学术讨论会在太原召开

    <正> 为纪念十七世纪我国思想家傅山逝世三百周年,于8月13日至21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了“傅山学术讨论会”。这个会议是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和中共太原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陕西、河北、河南、山东、湖北、安徽、浙江、广东和山西等十几个省、市的有关哲学、史学、文学、医学、书法、美术等各方面的专家、学者一百二十多人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对傅山在哲学、史学、文学、

    1984年10期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我国自己编译的新版《列宁全集》问世

    竹云

    <正> 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决定,由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的新版《列宁全集》,从今年十月一日——国庆三十五周年开始,将由人民出版

    1984年10期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