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内部矛盾的再认识——纪念《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三十周年

    杨春贵

    <正>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于1957年2月27日作了题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这篇讲话,针对我国大规模急风暴雨式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的新形势,明确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阐明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它以崭新的思想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至今仍然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1987年01期 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2k]
  • 加强对社会认识的方法论研究(短评)

    刘思明

    <正> 发展哲学需要扎扎实实的努力。扭过头去,背朝现实,唉声叹气,嘟囔几句气话,都不能代替这种实际的努力。近年来《哲学研究》等报刊开展的“新技

    1987年01期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 认识的主体性与非经典认识论论纲

    汪信砚

    反映论所追求的“客观真理”——认识那不依赖于主体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只不过是种理想的状态,事实是认识的水平越高,越不能摆脱主体因素的纠缠;能动的反映论将实践引入认识,只是强调实践的能动性,对主体认识仍基于“复写”;非经典认识论从主体因素(主体的神经系统结构—功能要素,主体意识要素,经验—知识要素,情感—意志要素等)出发,才能真正解决认识的能动性问题。认识是创造,因此本文的结论是认识的本质为“重构”而不是“建构”。

    1987年01期 1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0k]
  • 论主体的认识结构

    张富昌,张正军

    本文认为主体的认识结构问题是当代认识论研究中的重大课题。主体的认识结构,就是附着在脑结构与脑机能之上,能加工、整合信息,形成人的经验、表象,观念和知识的多级机能系统。它具有一系列显著的基本特性。这个多级机能层的认识结构由反映系统、操作系统和驱动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主体的认识分感性、知性与理性三个机能层次,在这三个层次上都有反映、操作和驱动三个子系统的功能。任何认识过程,都是这三个子系统及不同机能层对信息共同作用与协作加工的结果。主体的这种认识结构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1987年01期 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5k]
  • 不可通约性和可比较性

    兰征

    <正> 1962年库恩和费耶阿本德提出的不可通约性论点至今仍然是科学哲学中的一个极有争议的论点。据说该论点彻底否定了科学理论的可比较性,因而导致了非理性主义。但是,库恩和费耶阿本德坚决拒斥这种批评。库恩指出:“我的多数读者猜想,当我把理论说成不可通约的时候,我的意思是说不能对它们进行比较。但是,‘不可通约性’是从数学中借用来的术语,在数学中,它并没有这种含义。等边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它的边是不可通约的,但是它

    1987年01期 30-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7k]
  • 康德论哲学

    齐良骥

    <正> 哲学有长期的历史。人们需要哲学。奇特的是哲学究竟指什么,从来众论纷纭,难得一致看法。哲学无疑是真实的并且是必然的,不然,为什么总有某些使人关注、深刻而抽象的问题和论点不能归属到任何别的学科? 其他学科形成时,其对象、特征等大体上都有了比较一致的约定,尽管后来在学科发展

    1987年01期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 巴门尼德:辩证法的开创者

    谢遐龄

    <正> 赫拉克利特被推举为辩证法的开创者,多被归因于他提出的“流变”说,代表性言论为“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仔细考究,此说似还可商量。问题在于,通常以“河”指称河水,而不是河岸。第二次踏入时,原河水已流走,为什么还可用“同一条河”称之? 要解决这个问题,须折向语言、思维,采取新的思路。于是来了“逻各斯”学说。按赫拉

    1987年01期 4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0k]
  • 试论逻辑实证主义对语言的逻辑分析

    张惠秋

    <正> 逻辑实证主义通过提出意义标准和实证原则,把一切传统哲学中关于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之间关系问题排斥于哲学之外。他们把哲学的任务仅仅归结为对科学语言的逻辑分析。从逻辑实证主义的发展和演变来看,对语言的逻辑分析有三个方面的内容:语义分析、句法分析、指号学分析。

    1987年01期 53-5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8k]
  • 论中国传统和谐理论的创造性转折——先秦儒家中情观新探

    邓红蕾

    <正> 和谐,这一东方文明的精髓,以其特有的魅力,正引起世界哲坛的重视。对这一传统思想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试图通过对先秦儒家中庸观的和谐理论作一动态考察,以解答“和谐”作为古老的文明能否获得新生,作为民族性的智慧能否为全人类服务这一时代课题。

    1987年01期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 论先秦哲学的直观思维

    董平

    <正> 如果认为古代哲人所遵循的思维方法与今天完全不同,完全无逻辑程序可寻,那显然是荒谬的。但是,即使在思想异常活跃的诸子时代,中国也的确没有产生过如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篇》等那样精密严谨的逻辑学著作。先秦名家虽强调名、实之辨,但“名”并不完全等同于“概念”,其思辨也还不是纯逻辑的运演。《墨经》中的逻辑是为人所称道的,其中也确有“类”、“故”、“理”等逻辑概念;但它们尚未形成严密的逻辑学体系,而且墨学在秦汉以后即

    1987年01期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 评《德国哲学》第一辑

    梁志学

    <正> “德国是一个富于哲学思辨的国度,又是马克思主义的故乡,研究德国哲学对于推动整个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无疑会超积极的作用。我们希望本刊多少能在这一方面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翻开新创刊的《德国哲学》(半年刊,湖

    1987年01期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 “现代科学与反映论”讨论会侧记

    余南楠

    <正> 由《哲学研究》编辑部、西北大学哲学系、陕西省哲学学会、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联合发起召开的“现代科学与反映论”小型讨论会于1986年11月21—24日在西安举行。与会者认为,这是一次气氛宽松、探讨深入、学术水准较高的会

    1987年01期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 “新技术革命、改革和社会规律”学术讨论会在温州召开

    庄思晦

    <正> 由《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哲学研究》编辑部、温州市委党校、温州师院和浙江省中青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五单位发起,在温州市委的大力协助下,于1986年12月

    1987年01期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 全国颜(元)李((土恭))学术思想讨论会在保定举行

    王俊才

    <正> 由河北省历史学会、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研究》编辑部等单位联合发起的全国首届颜元、李塨学术思想讨论会于1986年10月上旬在河北省保定市举行。与会学者就以下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1987年01期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泰州学派学术讨论会在泰州举行

    何雨霖

    <正> 泰州学派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1月16日至18日,在江苏省泰州市召开。会议收到16篇学术论文(其中包括美国、西德、日本学者的论文四篇)。与会同志

    1987年01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全国第一次唐甄思想讨论会在达县市召开

    向世山

    <正> 全国第一次唐甄思想讨论会于1986年10月7—11日在唐甄故居四川省达县市召开。会议由达县地区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四川大学哲学系等八个单位联合举办。

    1987年01期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