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的市场经济学说初探

    陶玉泉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领域”。不言而喻,要成就这样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样要遵循十四大提出的指导原则,即“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这些精神来指导我们的改革开放实践,自然也向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课题。例如,怎样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发展市场经济有机地统一起来?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里有没有自己的市场经济理论,这个理论对于当今我国现实条件下的改革实践具有何种意义,怎样结合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的具体国情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如何看待市场经济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及其相互关系?怎样科学地认识和处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而出现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各领域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等等。而这些重大的现实课题的解决,也需要把哲学研究、特别是哲学历史观的研究提高到新水平,实现新的突破;同时,改革的深化,也为这种新的突破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以往探讨过、争论过的一些理论问题,如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各民族的发展道路的关系,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能动性的关系,历史过程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主体性的关系,社会生活的自发因素和自觉因素的关系,历史观中的真理观与价值观的关系,历史发展的动力和社会进步的尺度等问题,由于对市场经济的强调和重视,被赋予新的意义,注入新的实在内容。有志于为改革实践排忧解难的理论工作者,会把亿万群众开创新生活的实践活动视为理论创新的大好课堂,使自己真正从脱离实际的抽象思辨中解放出来,并以自己扎扎实实的努力而对社会生活发生积极的影响,真正这样做了,“哲学无用论”还会有多大的市场吗?

    1993年01期 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6k]
  • 怎样理解传统文化

    蒙培元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思想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在生动丰富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创造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为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与现实的关系,探索传统文化走向现实的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例如,对传统与现实本身的理解,社会变革中的实践与传统的关系,传统向现实转化中的方法和价值观,经济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文化发展的机制,典籍文化和制约现实生活的文化与传统,文化发展中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对传统批判继承中的理解和解释,主体性、主体间性与民族传统的继承和外来文化的吸收,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文化发展中的接受与传播,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也将促进哲学自身的基础理论研究。为此,本刊辟“传统与现实问题研究”专栏,做为探讨这些问题的园地。实际上,传统与现实问题不仅是个“史”的问题,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哲学其他分支学科甚至社会科学的众多学科都会涉及的综合性理论问题。因此,我们诚望学术理论界的同志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1993年01期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 福州孔子学会举行成立大会暨首次学术讨论会

    柯虎

    <正> 福州孔子学会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于1992年11月21日在福州召开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福州素有“海滨邹鲁”之称。福州孔子学会的成立,标志着福州的孔学研究进入有组织有领导的新阶段,势必把该市的儒学研究推向新高潮,为海内外文化学术交流和祖国的统一事业做出积极贡

    1993年01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论传统的本体论维度

    余平

    <正> 传统之成其为问题,从来是在认识论层面上被提出的,即总是作为认识重构的对象被提出的。这个现象本身就构造了一种反思传统的“传统”:对于传统,只存在诸如“传统与反传统”、“传统的继承与批判”、“中体西用与西体中用”之类的问题。这些问题本身无可非议,而且它们往往直接凸现某种生存上的危机。但是这些问题也把我们带到了认识论维度的极限

    1993年01期 20-2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 传统文化典籍的符号学特征与典籍阐释

    邓生庆

    <正> 文化传统是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传播的。其中,有一定文本的文化典籍是最为重要的媒介,因为这种媒介能极大限度地突破时间、空间障碍,使传播者得以与受传者直接对话。为继承传统文化优秀遗产,典籍阐释是一项极为基本、极为重要的工作。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典籍阐释属于受传者对文化信息产品的解码活动。这样的文化信息产品是借助于特殊的符号来传播的。因此,笔者认为,要对文化典籍的阐释作出较为深入的研究,势必要求

    1993年01期 2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4k]
  • 评卡尔·渡普“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张阳升

    <正> 一在近现代西方历史哲学中,对于历史决定论的探讨,即历史规律性的界定,已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争论的“热点”之一。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这里虽然学派繁杂且观点彼此颉颃,但如果仔细分析,便不难发现这样两个视角: (1) 历史本体论考察:在新康德主义中,以文德尔班和李凯尔特为代表的弗赖堡学派主要研究社会历史问题,他们认为自然界里才有一般的东西,因而存在规律性;反之,在社会历史领

    1993年01期 34-3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8k]
  • 马克思的哲学价值观与劳动价值论探略

    张曙光

    自从本刊去年第7期开设“关于价值问题的探讨”这一专栏以来,得到了广大理论工作者的热情关心和支持。从讨论的情况看,价值理论研究与科学历史观的关系,显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中包括若干层次的子问题,诸如:怎样理解价值与社会历史规律的关系,社会历史的主客体及其矛盾运动与人们的价值选择的关系;如何认识价值标准与评价标准的关系,价值标准与真理标准的关系;在价值问题上,怎样在克服相对主义的同时,又避免陷入绝对主义的窠臼;在“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和“交往的普遍化”过程中,如何把握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人们的价值追求的关系,从而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历史活动的主体——广大人民群众的能动作用、首创精神;在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阶段和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深入、全面地把握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进步的尺度的思想,对于我们科学地认识并有效地处理效率与公正、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等方面的关系问题具有怎样的方法论指导意义;如此等等。如所周知,价值问题本质上是个历史观的问题。价值理论与科学历史观的关系之所以成为当前价值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一方面固然说明问题本身有相当大的难度,另一方面恐怕与我们长期以来的研究态度、研究方法的某些欠缺不无关系。可以预料。只要我们全面、细致、深刻地把握科学历史观的精神实质,而不是纠缠于经典作家的个别词句,深入地探索,揭示当代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不断地加强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关这方面的讨论一定会有较大的进展。这,也是在当代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方面之一。

    1993年01期 40-4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7k]
  • “需要”问题与价值论的“难点”

    潘于旭

    <正> 困惑与难点随着哲学价值论研究的兴起,关于价值及其本质的界定问题,一直是我国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从目前情况看,这种争论集中在一个初始的问题上:是否应该和能够用主体的需要及其满足来规定价值的含义和本质? 大多数学者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尽管在表述之间有具体韵差别,甚至有原则的分歧(有人把价值当作实体,有人当作属性,有人则当作关系),但在根本的思路上,他们却是共同的、

    1993年01期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 关于“全人类利益”的讨论

    余谋昌

    关于“全人类利益”,是以往重视和研究都很不够、造成思想混乱较多的一个问题。随着全球性问题和发展问题的日益突出,世界局势剧变,南北冲突激化,新旧格局更替,人权问题上的争论,民族主义浪潮的泛起和宗教冲突的加剧,这个问题已成为举世关注、涉及面很广、关系人类发展前景的重大课题之一。正因为如此,它也成为集中体现不同社会集团和社会势力的价值观、历史观之矛盾冲突的一个焦点。要在应有的理论深度上对这个问题作出透彻的回答,首先需要从“事实”与“应当”的辩证关系或者说从真理观和价值观统一的高度,揭示这个问题的实质所在。为此,是否应当从世界普遍交往的观点,对金球范围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关系,民族之间的关系乃至人与自然的关系作深刻的分析和精确的理论概括呢?同时,作为研究的一个基本前提,对于“利益”、“需要”、“价值”等相关范畴及其相互关系(区别与联系),也需要做出尽可能确切的界定。这篇论文的探讨是初步的,考虑到文中所涉及问题的重要性,现发表,以引起深入的讨论。

    1993年01期 5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 “科学主义”辨析

    李正风

    <正> 一、区分“科学主义”的不同形态如何看待“科学主义”的问题,近来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讨论。这个讨论涉及到如何完整刻划科学的形象,以实现其在社会中的准确定位,其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对“科学主义”的理解存在歧义,因而讨论中不仅众说纷纭,而且也很少在同一涵义上达成有效的交锋。

    1993年01期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 论儒道互补

    吴重庆

    <正>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多种思想成分并存互补的方式存在和延续着的。不过,由于在秦汉之后出现了“儒、道传而墨法废”(王充:《论衡·书案篇》)的现象,所以,人们在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问题时,经常提到的是儒道的互补。在近几年的学术讨论中,“儒道互补”已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但研究者们较少对它进行系统具体的探讨。以下我拟从“儒道互补”的必要性、理论基础及其理论建构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1993年01期 6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4k]
  • 变革的时代与哲学的繁荣——本刊编辑部在武汉召开的两次座谈会述要

    <正> 改革开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大发展的历史时期。这一新的变革的时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变更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注重经济效益,成了众多人追求的目标。在这种情势下,哲学有何作用?哲学研究什么?哲学怎样繁荣和发展等问题又重提了出来。

    1993年01期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 改革的时代呼唤改革的哲学——三校哲学系座谈哲学教学改革

    韩震

    <正>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高等学校哲学系又一次面临着考验,旧有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如何使教学与科研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培养合格人才,这是摆在哲学教

    1993年01期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牟宗三与当代新儒家学术思想研讨会”综述

    颜炳罡 ,李翔海

    <正> 牟宗三是现代新儒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其新儒学思想在港台和海外华人学界有很大影响。近年来,随着国内对现代新儒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牟宗三的新儒学思想也越来越引起大陆学者的

    1993年01期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中日安藤昌益学术讨论会在济南举行

    邹广文

    <正> 为纪念日本唯物主义哲学家安藤昌益(1703—1762)逝世230周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日本安藤昌益研究会和山东大学等单位联合发起的中日安藤昌益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9月22—24日在山东济南市举行。中日两国学者就以下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1993年01期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