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中国”:让思想成就未来——关于“中国哲学大会(2004)”的报道

    鉴传今

    <正> 2004年8月9日,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全国性哲学学术盛会——“中国哲学大会(2004)”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隆重召开,王洛林副院长作了重要讲话。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雒树刚、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韩树英、杨春贵出席大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江蓝生、秘书长朱锦昌以及我国哲学界老一代著名学者汝信、邢贲思、肖前、巫白慧、张世英、黄楠森、汪子嵩、陶德麟等也出席了大会。大会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

    2004年10期 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当代我国国家意识形态的构建

    胡承槐

    <正> 当代中国正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时期,对这一时期的政治哲学意义上的反思和探索亟待加强。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有关问题入手,对当代我国国家意识形态必须面对的几个原则问题予以澄清。

    2004年10期 12-1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 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出场路径

    任平

    <正> 一、当年马克思哲学的出场路径和历史语境 马克思思想出场的前提就是资本全球化时代。马克思所要改变的“旧世界”,正是资本全球化的世界。对资本全球化的批判性反思,造就了马克思,使马克思的新世界观和全部理论出场。

    2004年10期 18-2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 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以人为本”——兼与张奎良教授商榷

    叶汝贤

    <正> 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治国理念的重大突破。这对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实践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但是,如何理解“以人为本”:例如,能否说“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其本质和核心;如何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这个“人”指的是“类”意义上的,还是指的“民”;“以人为本”是历史观还是价值观,它同人本主义是什么关系,等等,对这些问题理论界分歧很大。这些分歧表明,如何理解“以人为本”关系到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本文打算讨论“以人为本”的理论依据问题,我认为弄清这个问题是弄清其余问题的关键。

    2004年10期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 跨越“伊拉克战争”危机,争取和平与民主的世界秩序——为了人及其生的尊严

    岩崎允胤

    我们所有的人向神祈求的那份恩惠,我们情愿忍受一切去换取的那份恩惠,它是一切善当中唯一无人能怀疑的善——那就是和平。 ——公元前2世纪 波利比奥斯:《历史》

    2004年10期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 论当代价值哲学发展的困境及其原因

    王玉樑

    <正> 100年来价值哲学取得了多方面进展,但从当代占主导地位的价值哲学基本理论、特别是关于价值本质的理论来看,却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使当代价值哲学陷入困境。在此,我们对当代价值哲学的发展情况作一些剖析。先从西方价值哲学的发展情况入手。

    2004年10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 论先秦中国社会的公平观念

    李大华

    <正> 人们现在习惯说的“公平”概念,似乎是一个西方舶来品,是一个现代政治哲学的概念,其实不尽然。西方现代政治哲学家的确是把这个概念作为其学说的最基本概念来阐述,并由此生发出整个政治哲学理念,但是,并不能由此断定公平问题只是一个西方的或现代的问题。公平问题由来已久,它涉及到一个社会政治生活的平衡、和谐与稳定,也涉及到政权结构的合法性问题。任何一个社会,或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为了避免社会动荡,寻求社会安定,都要设法解决社会的不公,都要正面地回答什么是社会的公平、怎样才是公平的等问题,否则统治者的宝座便不会稳当。考察先秦公平观念,有助于理解中国的社会建构过程和发展的倾向性,并由此理解当代公平问题。

    2004年10期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 论魏晋士人立足于此岸的超越

    马良怀

    <正> 魏晋是一乱世,数不尽的天灾人祸纷至沓来,将人们抛掷在生死线上煎熬、挣扎。然而,面对着无数灾难的折磨、蹂躏,魏晋的士人并没有丧失生存的勇气,他们直面惨淡的人生,于俗世红尘中建构精神的家园,于山水自然、日常生活里获取人生的超越,努力将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维系在理性的层面。

    2004年10期 44-49+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 量子力学的模态解释

    贺天平,郭贵春

    <正> 量子力学的“测量难题”是物理学家和科学哲学家长期争论的焦点之一。1972年,美国哲学家范.弗拉森(Von Fraassen)开创性地将模态逻辑的语义学分析方法移植到量子力学,提出“量子力学的模态解释”,试图消解微观世界的测量症结。这一解释给“测量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物理学哲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该思想经过Kochen、Diecks、Vermmas、Healey、Clifton、Dickson、Bub、Bacciagaluppi等人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种很有影响力且最具有发展前景的量子力学解释理论。

    2004年10期 50-5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 经典逻辑和变异逻辑

    陈波

    <正> 一、一些定义性澄清 经典逻辑是指由弗雷格、皮尔士、罗素等人创立的现代逻辑系统,由统一的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构成,叫做“一阶逻辑”,其特点是使用特制的人工符号语言,运用公理化、形式化的方法。与后来出现的各种逻辑系统相比,经典逻辑至少含有下述假定或预设: (1)外延原则,即它在处理语词、语句时,只考虑它们的外延,并认为语词的外延是它所指称的对象,语句的外延是它所具有的真值,如果在某一复合语句中用具有同样指称但有不同涵义的语词或语句去替换另一语词或子语句,该复合语句的真值保持不变。这就是著名的“外延论题”。

    2004年10期 57-6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 生态哲学视野下的荒野

    叶平

    <正> 一、导论 荒野是与文化相对立的存在物,荒野保护的实质是人们能否接受并承认其不可毁灭的价值。人们在对荒野的价值,以及对待荒野的政策的理由和根据等问题上的认识并不一致。印度环境科学家古哈认为,荒野保存有重要的价值,但是他主张,在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问题不是保护荒野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问题,而是基本生存问题,包括土壤侵蚀、空气和水污染、食物安全和燃油短缺等问题。(Cuha,pp.71—83)考利科特同意古哈的批评,指出美国承认的标准的荒野观念不仅仅在概念上是有缺陷的,而且在实践上也是不可操作的。其理由

    2004年10期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 自然具有内在价值吗——关于环境伦理的争论

    高田纯

    <正> 一、自然保护的伦理性根据是什么? 在日本和中国的关于价值的讨论中,视价值独立存在于人之外的朴素的价值实在论正在不断得到克服。事物的价值若没有相对于此的人(个人与社会)的价值关系是不可能有的。但是在关于环境伦理的国际争论中,提出了自然物独立于人的评价之外、其自身具有“内在(intrinstic)价值”或者“固有(inherent)价值”的主张。自然中心主义者把自然的内在价值作为保护自然的最重要的伦理性根据。他们为了前后一贯地彻底地进行自然保护,主张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是必不可少的。他们担心自然若不具有内在价值,自然的价值就会依

    2004年10期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 环境哲学三题

    程亦欣

    <正> 1.“崇敬生命” 崇敬生命,保护动物,尊重一切物种的生存价值,这是什么样的真理和价值观念?保护老鼠、保护蚊子吗?崇敬“SARS”病毒吗?……家里的宠物为什么一般是狗、猫,而不是老鼠、苍蝇?鸽子从来就是“和平使者”吗?

    2004年10期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评阿内逊的福利机遇平等观

    葛四友

    <正> 相对于功利主义而言,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有两个重大转变,一是用基本善代替了福利,二是用两个正义原则代替了加总原则。这种正义理论的目的就是抵消偶然的、专横的因素的影响,也就是抵消运气的影响,不让任何人因为自然的或社会的偶然性因素的影响而得益或受损。(罗尔斯,第10页)尽管罗尔斯的差别原则与基本善理论遭受了不少批评,但是其正义理论的道德预设却得到了西方很多一流学者的认可,成为现当代西方平等理论中的主流,即运气均等主义。这种平等理论认为平等要求抵消运气对人们的不同影响,因此,一些人并没有因为他们自己选择的错误而比其他人处境更差,这是坏的(不公平的或不正义

    2004年10期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 在现代化进程中推进人与文化的良性健康互动——越南人学研究一瞥

    欧阳康

    <正> 人学研究近年来在我国学术界引起了普遍关注和积极参与,但基本上是在与国际学术界相对隔离的情况下进行的。然而,笔者2003年12月应越南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人学研究所邀请赴河内参加“21世纪初和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人和人力资源”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却多少有些意外地发现越南学术界开展人与文化问题的相关研究已经有了十多年的历史,成立了国家级的人学研究专门机构,由国家持续三个五年计划拨款大力支持人的问题研究,在现代化进程中推动人与文化的良性健康互动,不仅形成了很多的成果,还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于是,我在后来对越南国家人文社科中心人学所、哲学研究所、心理学研究所,

    2004年10期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 非理性研究的新成果——评何颖的《非理性及其价值研究》

    霍桂桓

    <正> 迄今为止,非理性问题一直是一个既敏感又难以论述清楚的哲学难题,因此,对非理性及其价值进行系统全面的探讨和研究,不仅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其所涉及的深层次理论突破和相应难度也是明显的。

    2004年10期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徐碧辉

    <正> 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6月下旬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20多名学者参加了会议。参会代表就“全球化背景下的美学和艺术学研究”、“全球化时代的媒介和审美文化批判”、“中国传统美学及其现代意义”、“中国现代美学和美育研究”等问题进行了对话交流和深入探讨。述要如下:

    2004年10期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价值选择与人类生存——第二届国际价值哲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周海春 ,田智

    <正> 现代文明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幸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人在生活过程中遇到的人本身作为手段和目的的矛盾、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矛盾等等。这些问题都涉及人类根本的生存方式。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哲学上重新审视人类的生存方式中所蕴含的价值理念,重新审视人类自身的价值原则。围绕“价值选择与人类生存”这一主题,由湖北大学哲学系主办、国际价值研究

    2004年10期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