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

  • 从人性结构到市场权力结构——市场机制深层结构的再发现

    鲁品越;

    <正>亚当·斯密用人的本性(Human Nature)来解释被喻为"看不见的手"的市场自动调节机制,从而使经济学真正成为立足于基本假设而演绎出来的科学体系;"看不见的手"由此成为斯密对人类思想的巨大贡献。马克思则发现了市场的"看不见的手"背后的资本-劳动结构,由此揭开了复杂的市场权力结构之谜。从人性结构到市场权力结构的发现,于是成为政治经济学思想发展的历史

    2011年04期 3-10+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 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资本概念

    周可;

    <正>众所周知,马克思将他最重要的著作命名为"资本论",在他看来,"资本"是解开资本主义社会全部秘密的钥匙,只有揭示出资本的本质与运行规律才能真正理解并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在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历程中,他对资本概念的理解与认识是不断发展和深入的;他所探讨的"资本"不是

    2011年04期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哲学的变革

    李淑梅;

    <正>在西方,随着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展开,为政治革命进行思想启蒙和理论论证成为哲学的主题,政治哲学成为显学。资产阶级政治哲学虽然有多种表现形式,但都把资本主义制度永恒化,把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等绝对化。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则为无产阶级变革资

    2011年04期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国外马克思主义

  • 晚期阿尔都塞对“认识论断裂”的自我突破

    林青;

    <正>众所周知,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中指出了马克思思想分期的"认识论断裂",即早期的意识形态阶段和成熟时期的科学阶段。阿尔都塞认为,1845年之前,青年马克思的思想还停留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总问题中,即在一种人本学或"旧人道主义"意义上来谈论现实问题,纯属抽象和幻想,因为它不曾研究真正的社会现实,而是在幻想的对象中,以一种抽象和思辨的方式展开其虚假

    2011年04期 2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霍耐特“人的完整性”理论简析

    赵琰;

    <正>对人的关注是哲学永恒的主题。关于"人的完整性",哲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作了不同阐述。柏拉图认为一个完整的人"乃是一个用智慧统治感情和知觉的人"。(勒鲁,第99页)费尔巴哈指出:"完善的、真正的人,只是具有美学的或艺术的,宗教的或道德的,哲学的或科学的官能的人"。

    2011年04期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中国哲学

  • 孔颖达的易象观与审美意象的建构

    乔东义;

    <正>孔颖达系隋末唐初经学大师,以主撰《五经正义》播名于史。《五经正义》历来被视为经学、哲学诠释文本,但却涵有不可忽视的美学营养。其中如《周易正义》等文本,就直接包含了丰赡的美学思想材料。如所周知,中国古典美学是以审美意象等范畴为中心的美学,而审美意象的重要基型是

    2011年04期 50-5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 《老子》首章与“名”相关问题的重新审视——以北大汉简《老子》的问世为契机

    曹峰;

    <正>《国际汉学研究通讯》第一期公布了北京大学所藏汉简《老子》(以下简称"北大汉简《老子》")三支简的照片,其中《老子》(一)可以和今本《老子》第一章相对应:道可道,非恒道殹①擅?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2011年04期 5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 试论“道”的原始二重性:“无”和“有”

    陈霞;

    <正>一、"道"与"一"、"无"和"有"的抵牾在追问世界之本原方面,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是非常深刻的。作为史官,老子虽然能接触到大量的史书和史实,但整本《老子》五千言丝毫不涉及具体的人物和事件,直接切入哲学问题,思想连贯、文风一致,这在中国先秦古籍中可谓独树一帜。他明确提出了"道"的范畴:"道生一,一生

    2011年04期 6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论早期《诗》学中敬的观念

    孟庆楠;

    <正>在先秦文献里,敬时常被纳入德的范畴。但追溯敬的观念的起源,我们不难发现,敬在本质上具有很鲜明的情感因素。徐复观先生曾分析指出:周人开始意识到吉凶成败与当事者行为的密切关系,以及当事者在行为上所应负的责任;在秉持这种自觉、要以己力突破困难而尚未突破时,自然地便产生了忧患意识;和

    2011年04期 7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外国哲学

  • 什么是“自然”?

    张汝伦;

    <正>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说,"自然"概念可能是最没有问题的概念,有些人甚至都不会想到它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即便对于从事哲学研究的人来说,很多人可能也把"自然"理解为物理世界或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的总称。人们未必会把前苏联的官方哲学看在眼里,但对"自然"的理解恐怕与

    2011年04期 83-9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 意识、觉知与反思

    李恒威;

    <正>一、引言在日常的意识体验中,体验总有特定的体验内容。然而,意识不但关指某物,它也与特定的"我"粘连着。例如,你正在看一本书,你一边阅读一边建构着你读到的文本的意思;但对文本的知觉和对文本意思的理解并没有涵盖你心智中发生的一切。除了这些感知和体验的内容之外,在你的心

    2011年04期 95-10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 浅析阿道的“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哲学”

    刘云卿;

    <正>哲学尽管一再被宣称"死亡",但它从未真正死去,而是不断地再生,戴着变幻的面具。问题于是随之而来:那些变幻的哲学还是哲学吗?关于什么是哲学,从柏拉图到德勒兹,众说纷纭。而在哲学史家皮埃尔.阿道(Pierre Hadot)看来,哲学乃是"一种生活方式"。作为哲学史、尤其古代哲学

    2011年04期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伦理学

  • 应用德性论及其价值基准

    任丑;

    <正>目前,关于德性论的争论日渐活跃。传统德性论能否冲破其固有樊篱,自觉纳入应用伦理学的轨道,闯出一条具有强劲生命力的应用德性论之路,是伦理学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一层出不穷的应用伦理问题远远超出了传统德性论的理论视野,诸如如何看待克隆人、如何看待社

    2011年04期 108-11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现代转向及其启示

    李桂梅;

    <正>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完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未完成的社会制度层面的反帝、反封建任务,使中华民族真正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的独立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要的外部条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消灭了地主阶级,废除了封建

    2011年04期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技术哲学

  • “技术认识”解析

    陈凡;程海东;

    <正>要阐明技术认识论的性质、内容和理论系统,必须从技术认识开始,这是研究技术认识论的基点。明确技术认识的一个前提是准确把握什么是技术,澄清技术认识与非技术认识的界限,以此为基础才能明确什么是技术认识。一、技术与技术认识

    2011年04期 119-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