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容注释,即关于文章内容的注释。该注释若较短,两行字以内时,置于文中,用

括号括起;若较长,超出两行字时,置于页下,注号采用带圈的数字即①、②、③等。

    2.参考文献注释,其对象包括文中被引用的文献和文中未被引用的文献两种。前者分为“文中提示”和“文后全称”两个部分。

    3.“文中提示”,指一段引文后加括号,括号中注明所引文献的作者姓名、发表年份或页码等,提示读者按作者姓名、发表年份等到文后去查找详细的引文出处。其中:(1)注作者姓名时,中国作者的姓名全部注出,外国作者的姓名只注出姓,名省略。(2)若引文前已明确标出中国作者姓名或外国作者姓氏,括号中可不再重复,只注发表年份或页码。(3)引文前若标明的是外国作者姓名的全称,则括号中须标出姓氏,因为文后参考文献注释是按姓氏排列的。(4)若引文前用的是外国作者的中译姓氏,而参考文献注释用的是原文,则括号中要注明原文姓氏。(5)有些文献,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作者姓名已出现在文献名称中,则通常不再注作者姓名,而是直接注文献名称;当引文出处为报纸时,如引自《参考消息》,亦注报纸名称。(6)若同一作者只引一种文献时,发表年份可省略;若引两种以上不同年份的文献时,则要注明不同年份以示区别。

    4.“文后全称”,指完整的引文出处,放在文章末尾,冠以“参考文献”标题。编排规则如下: (1)中文注释与外文注释分开,中文在上,外文在下。尽可能不采用中外文混合的注释。若参考文献为外文文献,注释最好也采用外文形式。( 2)每条注释内部各成分之间的前后顺序:a.首先是作者姓名。外国作者的姓名通常是姓在名后,须作调整,将姓提到名前,姓与名之间用逗号隔开。b.然后是发表年份。如果同一作者有几种不同年份发表的文献,将这些文献都集中于同一作者姓名下,按时间先后标出不同年份;如果同一年份中又有几种文献,则在年份后按时间先后加a、b、c等字母以示区别。c.再后是文献名称。中文注释的文章、著作和刊物均加书名号即《》,外文注释的文章一般加双引号即“”,著作和刊物用斜体字。d.最后是出版地点和出版公司。(3)若文献的作者姓名已出现在文献名称中,为减少重复,一般不再标出作者姓名,而是直接将文献名称提前,此时发表年份就移到文献名称之后。(4)每条注释之间的上下顺序:中文注释按作者姓氏、文献名称或机构名称(当作者署名为机构时)等的第一个字的第一个汉语拼音字母,以词典式顺序即A ——Z顺序编排;外文注释按作者姓氏或文献名称的第一个字母,以A——Z顺序编排。

    5.文中未被引用的文献,与文中被引用的文献混合编排,规则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