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哲学·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哲学阐释

  •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底蕴及其世界历史意义

    臧峰宇;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实现文明重塑的创造性探索,既是中华文明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伟大变革中的自我更新,也是对西方现代性危机及其文明限度的内在超越。中国式现代化历经器物、技术、制度和文化层面变革的尝试,直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革命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内生动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叠加发展方式实现了“时空压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逻辑,亦是这种结合的哲学确证,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2023年01期 5-1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马克思主义哲学

  • 马克思视野中的“世界主义”

    丰子义;

    世界主义有着久远的学术传统。马克思对世界主义的关注,是在同青年黑格尔派、“真正的社会主义”论战中开始的。对于青年黑格尔派、“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伪善的世界主义,马克思给以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同时阐明了自己的世界主义立场。马克思并不是一般地反对世界主义,而反对的是虚假的世界主义;也不是一般地反对民族主义,而反对的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在马克思的视野里,世界主义有多重面相:用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分析的世界主义,用于价值批判的世界主义,用于现代社会描述、考察的世界主义,用于国际工人运动和人类解放理论阐发的世界主义。马克思考察世界主义依据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坚守的立场是人民主体,秉持的思维方式是“具体的普遍”,运用的主要方法是矛盾分析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当坚守世界主义的文明价值,建构新的世界主义,重建世界经济政治秩序。

    2023年01期 13-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空间拜物教的概念证成及其意义研判

    吴红涛;

    空间拜物教糅合了空间观念的时代轨变,同时映射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衍化。空间在认识论上从抽象到物化的转换,以及由此促成的对空间物性的推崇,为空间拜物教概念的出场奠定了先在前提;空间从物化到商品化的过渡,则为空间拜物教提供了现实显像。与无数商品一样,空间进入到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中,用来生产剩余价值。空间商品化不是简单的、以使用价值为内核的商品流通,而是以资本积累为目的的价值生产,其最终指向空间资本化。空间拜物教导致空间陷入一个无法突围的死循环:空间从物化的商品变为资本,资本又操纵着空间充当物化的商品,对资本的追逐导致对空间的商品化追逐,空间受资本赋魅而化身为让人崇拜的商品物。因此,空间拜物教必然导致空间自身的异化、空间关系的异化以及空间认识论的异化。尽管空间拜物教是由资本主义话语主导而产生的空间问题,但对我们依然有着不可忽略的警示意义。

    2023年01期 2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国外马克思主义

  • 赫勒以feelings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建构

    孙建茵;

    赫勒利用feelings概念的多义性建构了一种马克思主义人类学。feelings概念引导出的是一个从感觉出发,经由知觉、记忆、想象、情绪等上升到感情的哲学人类学体系。赫勒在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中将每一个环节中的心理想象与社会性、社会经验的积极互动相融合,从而形成一个上升的认识世界的螺旋,并与思想和行动稳定地结构在一起。赫勒的哲学人类学不仅更新了哲学人类学的论域,深化了心理学的哲学论域,还将马克思主义与心理分析结合在一起,建构了一种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阐释路径。

    2023年01期 3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中国哲学

  • 熊十力的见体论

    陈来;

    见体论是熊十力哲学中具有根本性的一个问题。“见体”包含两义:一指认识宇宙论的实体,二指体认心的本体。第一种意义为人们所熟知,但第二种意义更为重要。宇宙论上的见体,强调在变动中证见实体,即用见体。体认心的本体则意味着反诸己心而达到一种无分别的意识状态,体证到此心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见体的方法在于反心。见体之境是明觉自明自了、浑然一体、内外不分、能所不分,真理显现在当下眼前。要达至见体境地,必须有修行上的积累以逐渐破除虚妄知见而达到超理智的境地。当然见体只是儒家的工夫入手处而不是究竟,见体后还必须发起格物穷理的工夫。熊十力的见体论有别于外向的神秘体验,其意义可能不是认识论的,而在于坚定了世界观与人生观的转化与提升。

    2023年01期 41-53+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中国古代推类思维的基础、限度与严格性

    田丰;

    推类思维的基础是古代观念中“生生”相继、从本源上感通一体的宇宙。推类思维的目的不是获得真值保证或建构知识体系,而是以万物相关性为前提,随境随需、推扩主体视域,在不可通约的差异性中以言、象、意、情等方法关联起原本分离的事物,开启意义解释的新向度,并推动伦理政治实践。推类思维的运用如果超出人伦领域而试图解释自然,其力量就会减弱;当其无限扩展,试图建构起完整而严格的世界图式时,就会出现胶固之论。推类思维的严格性并不体现为保障我们消除交流误解的方法论规则,而是达成情境或共在的一致性。主体间论辩的严格性,依托于历史流传物中的经典共象和宇宙-伦常秩序(天人)的共同视域才能够获得保证。在工具理性支配的今天,推类思维应当通过批判性考察在人伦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3年01期 54-6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毛奇龄的《大学》诠释与明清之际的“朱、王之争”

    李敬峰;

    “朱、王之争”无疑是明清之际多元学术思潮中的显题和主线。“王学护法”毛奇龄积极介入和回应此全国性学术议题,成为转移一世学风的学者。而缘于朱、王之争总在《大学》一书,故由毛奇龄用力最勤、用心最笃、体例多样、诠释独到的《大学》注本切入,最能极致地显豁经典诠释与明清之际“朱、王之争”这一学术思潮的生成与互动。毛奇龄的《大学》诠释从文本和义理两面介入“朱、王之争”,以拒斥朱子改本、提揭“诚意”地位和重释“知行合一”为旨趣,显豁出逆时代主流思潮“由王返朱”而动的“尊王斥朱”的鲜明特质,相应地涵具丰富而典范的学术史意义:一是更新和挺立日益衰败的阳明心学,推动心学从脱略经典、一任本心向经典主义转进;二是拔擢方兴未艾的汉学,既纠补凌虚蹈空的阳明心学,亦为乾嘉汉学的崛起起到开山之功。毛奇龄的《大学》诠释不仅展现出由经典诠释重构思想义理的“依经立言”之学术传统,也映照出时代思潮“朱、王之争”在经典诠释中的应用和落实,成为推究明清之际王学阵营应对“朱、王之争”学术思潮的典范个案。

    2023年01期 6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天道与人事:王肃禘郊祖宗说复原

    赵永磊;

    禘郊祖宗说为王肃的重要礼说,本文以重新整合的《圣证论》为基准,结合《孔子家语》王肃注及经史文献,重构王肃禘郊祖宗说的理论体系。王肃禘郊祖宗说的内核是以帝王受命为中心的政治哲学,具有特殊的宗教性,其说大体承用贾逵、马融旧说,展现出天道与人事两种面相:将天道具体化为人格神,重新确立天人关系;通过对虞、夏、殷、周四代具体庙制的解释重塑人鬼关系。禘郊祖宗说由此成为抽象理论与具体实践的统一体。王肃禘郊祖宗说中的常制代表理论的普遍性,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现实易行性,而“权礼”代表具体实践的特殊性,在不同历史时期并不完全具备现实可行性。

    2023年01期 7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中西哲学会通

  • 时间和历史的概念:一个实验性的跨文化对话

    赵汀阳;弗朗索瓦·阿赫托戈;王惠民;贾祯祯;

    弗朗索瓦·阿赫托戈和赵汀阳两位学者分别从西方和中国的概念系统与理解方式出发,讨论了时间和历史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与其核心问题,以及理解时间和历史的概念坐标,包括时序(chronos)、时机(kairos)与危机(krisis),占卜与史诗,昔与来,古与今,开端与作。

    2023年01期 84-9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外国哲学

  • 芝诺悖论,海德格尔与西方形而上学中“存在与时间”问题的开端

    王庆节;

    从海德格尔对时间问题的思考出发,本文对芝诺悖论给出了一个不同于以往形而上学的时间论解释。这一时间论解释试图说明,从巴门尼德与芝诺开始的关于存在与运动的思考,尤其是著名的芝诺悖论,在何种意义上开启了后世西方形而上学关于存在与时间问题之思考正统的“开端”,以及这一正统的开端又在何种意义上“遗忘”和“遮蔽”了关于“存在”与“时间”的源初问题。

    2023年01期 96-10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何为使真者?

    李主斌;

    使真者是当前真理论中的显学,也被广泛应用于形而上学的讨论中。关于使真者,一个基础性的问题是:何为使真者?因为使真者被认为是扮演使命题为真之角色的实体,因此当前定义使真者的几种主要方案都着重于刻画使真关系。这一定义使真者的进路未能很好地将一个命题为真的本体论基础挑出来,它们或者面临不相关使真者难题,或者导致了其它问题。通过紧扣“真理本体论依赖实在”这一使真者的直观,本文尝试通过引入“本体论根源”和“典范描述”概念来给予使真者一个新的定义。这一定义如果能够成功,那么它将对一系列使真者的论题,如必然主义、使真者原则与真理符合论的关系,产生重要的理论后果。

    2023年01期 105-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世界的现象学悖谬与还原的彻底性问题——兼论梅洛-庞蒂在《知觉现象学》中对于胡塞尔的质疑

    张宇杰;

    梅洛-庞蒂在《知觉现象学》中认为从世界彻底退回到先验意识的“完全还原”是不可能的,并质疑胡塞尔晚年的“第二次还原”最终导致先验现象学在世界问题上陷入悖谬之中。鉴于此,本文围绕胡塞尔在先验现象学的三个不同时期对于世界问题的基本观点,对梅洛-庞蒂的上述质疑进行了辨析:从胡塞尔的视角来看,梅洛-庞蒂所说的世界悖谬首先建立在人格自我与生活世界的习性关联之上,而胡塞尔晚年则指出对于这一悖谬的彻底澄清需要进一步回溯至这种习性关联本身的发生。在此,胡塞尔所说的“第二次还原”或“彻底还原”的最终旨趣并不是从世界彻底退回到先验意识,而是朝向最原初的被动性领域进行彻底回溯,由此自我与世界之间更原初的关联也得到了揭示。

    2023年01期 115-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哲学研究杂志社2023年度重要选题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哲学研究杂志社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为了更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现实问题带动基础理论研究,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三大体系”和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哲学研究杂志社下辖《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世界哲学》《中国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年鉴》等期刊,在创新与传承的基础上将2023年度重要选题胪列如下:

    2023年01期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关于本刊内容注释和参考文献注释体例的说明

    <正>1.内容注释,即关于文章内容的注释。该注释若较短,两行字以内时,置于文中,用括号括起;若较长,超出两行字时,置于页下,注号采用带圈的数字即(1)、(2)、(3)等。2.参考文献注释,其对象包括文中被引用的文献和文中未被引用的文献两种。前者分为“文中提示”和“文后全称”两个部分。3.“文中提示”,指一段引文后加括号,括号中注明所引文献的作者姓名、发表年份或页码等,

    2023年01期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 哲学研究杂志社2023年出版期刊介绍

    <正>《哲学研究》(月刊)是全国性的哲学专业理论刊物。它发表哲学各学科的原创性成果,对重要的哲学问题开展讨论,对各种现实问题进行哲学反思、探讨;反映国内外哲学动态,发表对哲学研究的方向、状况的评论,以及其他多种形式的文章。每月25日出版。每册大16开本128面,定价50元,全年600元。国内外公开发行,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201,国外代号:M15。

    2023年01期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