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双利;
<正>一、引言:《历史与阶级意识》与"历史的必然性"问题众所周知,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上,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是奠基性的文本,它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资源。临近上个世纪末,人们关于《历史与阶级意识》又有了新的发现:研究者们在对卢卡奇于苏联期间的所有未发表的文字材料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发现了另外一个重要文本——《尾随主义与辩证法》(Tailism and the Dialectic)。该文本写作于1925年或1926年,卢卡奇在其中对《历史与阶级意识》进行了明确的辩护,这说明他直至那时还依然坚持《历史与
2013年03期 3-10+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 妥建清;杨庙平;
<正>美国学者德纳曾在1857年4、5月间致信马克思,邀请马克思为其编著的《新亚美利加百科全书》撰写一批条目,其中就包括美学条目。关于马克思是否撰写此一美学条目,成为马克思主义研究界聚讼不已的问题。国内外学者中大多对此持否定态度,多以该美学条目的思想并非马克思主义、原文底稿也不见于马克思的手稿等原因,而认定其非为马克思所作,其中尤以美国学者雷纳·韦勒
2013年03期 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 单继刚;
<正>中国哲学界关于辩证法与形式逻辑关系的争论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在这段时间里,形式逻辑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分支也越来越多,但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关于思维规律的研究越来越被排斥到边缘地位。与形式逻辑相比,辩证法几乎没有什么重要进展,并且也早已失去了改造前者的雄心壮志,两者间形成井水不犯河水之势。但这并不见得是好事,因为离开了辩证法,形式逻辑有可能走向
2013年03期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 涂成林;
<正>在西方世界,魏特夫是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东方问题专家。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早期核心成员,他早年对马克思的思想有过深入研究;曾经担任德共中央委员以及蹲过法西斯纳粹监狱的特殊经历,也使他在国际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因为对苏德条约绝望使魏特夫脱离德共移居美国,专注于马克思理论与东方问题研究,这使其学术思想和政治取向发生了颠覆性变化。魏特夫的《东
2013年03期 2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 徐斌;
<正>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研究遭遇了很多问题,不断受到各种理论质疑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发展的实践检验,这其中既有马克思主义追随者的曲解、误解,也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肢解、不解,还有现代西方各种思潮的消解。尤其在市场经济社会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受到普遍冷落,被边缘化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过时了,不能解决当前问题了;有人发出了"马克思主义破产论",认为世界进入趋同的时代,资本主义已经成了"历史的终点"。
2013年03期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 郭大俊;刘之扬;
<正>马克思创立的科学实践观使传统人学理论发生了根本变革,它从实践的角度考察人的发展的不同阶段、人的需要及其实现、人的社会关系的形成及发展、人的个性自由的发展等问题,从而提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1.实践与人的发展马克思把人的发展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生产能力只是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
2013年03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 陈立胜;
<正>理学家多有早年泛滥词章、出入佛老而后反求六经、归宗儒门的共同人生轨迹。归宗认祖、卓然自立的大儒们反过来对佛老二教总是要进行一番"清算","三教之判"遂成为理学家运思的共同主题。不过,宋儒多严守三教界限,横渠、明道、伊川、晦翁均有力辟佛老之言,而有明一代,阳明心学一系在三教关系上则多持融通、调和立场。那么,心学一系调和三教,个中缘由何在?
2013年03期 39-4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 李振纲;
<正>著名精神分析学派的奠基人、《梦的解析》一书的作者弗洛伊德曾这样描述"梦"在古代人精神生活中的影响,他说:"就我们所知,古人都以为梦有重大的意义和实际的价值;他们都从梦里寻求将来的预兆。古代希腊人和其他东方民族出兵时必带一详梦者,好像今日出兵时必定带侦察员来刺探敌情一样。亚历山大大帝出兵时,最著名的详梦者都在营里。"(弗洛伊德,第59页)"梦"对古代
2013年03期 47-5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 陈海红;
<正>宋明时期的理学家,殚精竭虑思考世界的真相、人生的意义和社会的理想,他们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最终发展到了对形上本体的探索:何为世界的本原,如何达致这一本原(本体)。这样的思考和讨论不仅贯穿于理学发展的始终,还以学术化的方式得到了呈现。从学术发展史来说,一个能够在内
2013年03期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 韩星;
<正>当代西方哲学由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型中,有一个明显的趋向,即从形而上转向形而下,从思辨世界转向生活世界,从意识哲学转向身体哲学;"身体"成为审视世界和思想言说的一个重要视角,如出现了"身体现象学"、"身体伦理学"和"身体美学"等等。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当代哲学该怎样应对这种身体转向?目前国内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西方当代哲学的身体转向是中国哲学研究范
2013年03期 61-6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 王路;
<正>陈波教授在《哲学研究》撰文对弗雷格的"思想"提出严厉批评。(《超越弗雷格的"第三域"神话》,见《哲学研究》2012年第2期。以下简称"《超越》",引文只注页码)他把弗雷格关于思想的论述概括为10个论题,认为它"是一个患了癌症的机体"(第70页),这使我想起30年前贝克和哈克对弗雷格的批评:弗雷格的哲学含混、不一致,自相矛盾无法弥补;弗雷格的思想基础是腐烂的
2013年03期 69-79+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 阳建国;
<正>一、怀疑论论证的两种形式在当代英美知识论中,公认的怀疑论论证有两种:不充分决定性(underdetermination)论证和闭合(closure)论证。1.不充分决定性论证令"O"表示一个通常我们会认为自己知道的命题(如我有两只手),"SH"表示一个恰当选择的怀疑论假设(如我是一个缸中之脑),不充分决定性论证可大致表示如下:
2013年03期 80-8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 董尚文;
<正>提问是属人的一项基本探索活动,唯有人才能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人的提问活动展现的是人与生存于其中的生活世界的一种对话关系,是人试图揭示世界以及其自身存在状况的一种求知活动。这种求知活动并非简单地意味着被询问的对象世界向提问者呈现出隐秘性和未知性,而是同时也开显了提问者自身的存在状况的有限性。在任何提问活动中,一方面提问者把对象世
2013年03期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 李金辉;
<正>间性这个概念在哲学史上一直受到忽视,即使受到关注也是将它作为实体 ( 主体) 的属性,间性概念自身存在的独立性被抹杀了。本文认为间性是存在的实事,存在就是间性的存在而不是 "实体"或主体的存在。间性是一种不断生成、不断变易的存在论的矛盾关系,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都处在这种矛盾关系中,表现为一种间性存在。对间性存在论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摆脱实体论的、原
2013年03期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