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天魁
近年来本刊设专栏开展了关于哲学的对象问题的讨论。正如有的同志所指出的,对哲学自身的反思,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哲学基础理论研究。这种研究不是脱离实际的思辨,而是时代的发展对哲学研究提出的迫切要求。象其他任何重要的理论问题一样,对哲学本身的反思,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应局限于一个角度,也“必须再三研究,反复探讨,从各方面思考,才能获得明白透彻的了解。”(列宁语)实际上,关于哲学对象的讨论已经触及哲学思维的特点和功能、哲学和科学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本刊特辟“关于哲学的特点和功能的讨论”专栏,期望哲学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写出有材料、有观点、论述深入的论文,参加讨论。
1987年04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8k] - 王干才
<正> 读了黄楠森、丛大川同志的《本体论能否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载《哲学研究》1985年第12期,以下简称“黄文”)一文颇受启发,但对于其中所表述的一些基本观点却不敢苟同,现提出来就教于黄、丛两位老师及同志们。
1987年04期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 唐家辉,刘泾山
<正> 哲学对于社会生活究竟有些什么功能?这个问题很值得进一步研究。长期以来,有些人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能为社会生活提供一个万能的方程式,期望它能够解决一切问题。诚然,我们的哲学还有种种不完善的方面,但有些人对哲学研究状况不满,与他们对哲学的期望过高也不无关系。对哲学的功能缺乏明确的认识,不仅不能公正地评价哲学,也不可能有效地
1987年04期 15-19+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 章绍武
<正> 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关系问题,是自真正的、独立的自然科学面世以来始终存在着的老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无疑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人们在议论,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是被指导与指导的关系吗?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在国内外都曾发生过对诸如摩尔根学说、控制论、相对论等的批判,这些批判的意图是想以哲学来指导自然科学。这些批判也确实一度表现出哲学对自然科学的讨伐,令人有哲学给自
1987年04期 2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4k] - 林岗
<正> 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与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这是马克思揭示的科学原理。这个原理的发现,为人们对社会经济结构的“生理解剖”提供了唯物主义的哲学前提。较之流行的各种“经济哲学”,今天仍然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这个原理的发现代表着“经济哲学”的最高成就,本文试图以这一原理为指导,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结构和内在矛盾,
1987年04期 2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1k] - 侯东民,邹仲之
<正> 本世纪初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重新发现,使人们对遗传现象的认识从猜测进入实验科学。经过摩尔根学派的努力,经典遗传学的大厦建立起来了。经典遗传学对生物学此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它更长期规定了人们对遗传过程的认识格局及遗传学概念的特定内涵。五、六十
1987年04期 3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4k] - 马利奥·邦格,张金言
<正> 大多数哲学家都曾试图用一种特征来表明科学与假科学的性质。有些哲学家把得到大家的公认当作科学的标志;另外一些哲学家则把经验内容、成功、可反驳性或使用科学方法等作为科学的标志。所有这些过分简单化的做法都失败了。科学是一种复杂的东西,不可能只用一种特征来表明;假科学也是一样。我们判断一块金属是不是真金,除了看颜色和光泽之外,还要考察许多属性。同样,判断一个知识领域是不是科学也要考察它的许多特征。
1987年04期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 夏瑰琦
<正> 黄宗羲是一位杰出的、进步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但他的哲学思想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却众说纷纭。其中牵涉到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他与王守仁心学的关系。所以本文也就从分析黄氏哲学与王学的关系入手,以判断其哲学的性质。目前学术界较为流行的一种观点是,黄氏哲学虽以王学为“根底”,但已与王学决裂,形
1987年04期 5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k] - 张武
<正> 颜李学派是十七世纪在我国北方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唯物主义学派。这个学派以对程朱唯心主义理学的着力抨击和重“习行”、倡“实学”而著称,它是十七世纪我国思想界中的对传统思想文化有所突破的一个新的学术流派。颜李学派的思想基石是唯物主义理气一元论。颜李继承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提出了
1987年04期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 许青
这篇文章着眼于现实问题的争论(如关于“商品经济和道德进步”的争论),提出道德比较的方法论原则及尺度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为使比较不致成为任意的、武断的,就必须选择合理的角度和正确的尺度,弄清不同角度之间的总体联系和“换算”关系,保持思维的首尾一贯性。就这方面的问题展开充分讨论,将有助于伦理学研究的深化。当然,正确的解决道德比较的方法论问题,又是以弄清“道德的本质”等问题为前提的。问题在于,目前伦理学的研究迫切需要扩大研究的领域。科学研究的深度和研究的广度是密切相关的。合理地变换研究的角度意味着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使研究进入更深的层次。例如,对道德与世界观、道德与认识、道德与政治、道德与经济、道德与艺术、道德与宗教的相互关系作比较研究,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理解道德把握现实的特殊方式及其特有的社会职能,从而更深刻、更具体地揭示道德的本质。相反,孤立地就道德论道德,可能使研究裹足不前。同时,还需把这种研究同对现代西方伦理学诸流派(如实证主义、直觉主义、元论理学、分析学派、存在主义,新托马斯主义、新弗洛依德主义学)的研究和评价密切结合起来。需要将这些流派以其独特的方式所反映的时代性课题转化为我们正面研究的对象,通过这种批判的研究来丰富和完善我们的伦理学理论。
1987年04期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 黎德化
<正> 《马克思<资本论>与黑格尔<逻辑学>》一书,已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把马克思的《资本论》与黑格尔的《逻辑学》加以比较研究,较系统地阐述了两部巨著中所蕴含的一些重要思想,并从方法论上作了有益的探索。这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运用的辩证法,以及理解马克思对黑格尔
1987年04期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 李存山
<正> 一与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相适应,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就是殷周宗教观转变为素朴的哲学观。自此以后,直到鸦片战争,延至“五四”运动,这一哲学观虽经历了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佛教传入和儒学复兴等几
1987年04期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 毛丹青
<正> 日本哲学与西方哲学不同,它的发展是外来思想不断渗入固有的意识形态,以致发生变形的渐进过程。特别是,日本近代哲学的建立始于对西方哲学原著的译述工作,所以,术语的译名问题,一直就是能否准确理解和把握西方哲学的争论焦点。这一方面反
1987年04期 78-8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 徐永祥
<正> 每一时代所出现的各种哲学,未必都能达到这个时代的水平。怎样才能客观、科学地判断某一哲学是否具有时代性水平呢?对此,存在着两种未经科学处理的“朦胧意识”。一种是认为体系的状况(是否老化、陈旧)是衡量的根本标准,因此当务之急是建构新的体系。其实,历史上许多新哲学体系如同“密
1987年04期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