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25, 06, 61-75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正义理论批判——基于“事实-价值”视角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邮箱(Email):
DOI:
摘要: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以“分析的”方法阐释马克思的正义概念,这一方法根源于经验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本质上是一种非辩证的知性方法,无法把握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事实与价值之间的张力关系。马克思语境中的正义概念立足于现实历史的辩证法,有中介地、批判地把握既定事实,是事实维度与价值维度的统一。马克思以商品、货币、资本等概念为中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以及这一矛盾在正义问题上的具体表现。流通领域中的交换正义只是形式正义,生产领域中资本家无偿占有剩余价值以及资本剥削、统治和奴役劳动则是实质不正义。只有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发展规律,变革全部现存的生产关系,才能从根本上消灭实质不正义、实现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Abstract:

KeyWords:
参考文献

德里达,2011年:《〈友爱的政治学〉及其他》,夏可君编,胡继华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黑格尔,1980年:《小逻辑》,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胡大平、张亮等,2009年:《第五卷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载张一兵主编《资本主义理解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康德,1999年:《实践理性批判》,韩水法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康德著作全集》,2004年,李秋零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列宁选集》,2012年,北京:人民出版社。

卢克斯,2009年:《马克思主义与道德》,袁聚录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罗蒂,1987年:《哲学和自然之镜》,李幼蒸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马尔库塞,1989年:《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60年、1995年,北京: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2009年,北京:人民出版社。

马拥军,2017年:《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证”性质与马克思的正义观念》,载《哲学研究》第6期。

苗力田主编,1993年:《亚里士多德全集》第7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尼尔森,2014年:《马克思主义与道德观念——道德、意识形态与历史唯物主义》,李义天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塞耶斯,2008年:《马克思主义与人性》,冯颜利译,任平校,北京:东方出版社。

吴晓明,2020年:《论马克思辩证法的“实在主体”》,载《哲学研究》第8期。

休谟,1980年:《人性论》,关文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耶吉、韦舍编,2023年:《什么是批判》,孙铁根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Anscombe,G.E.M.,1958,“Modern Moral Philosophy”,in Philosophy 33(124).

Ayer,A.J.,2001,Language,Truth and Logic,London:Penguin Books.

Carnap,R.,1995,The Unity of Science,Bristol:Thoemmes Press.

Cohen,G.A.,1983,“Karl Marx.by Allen W.Wood”,in Mind 92(367).

Geras,N.,1985,“The Controversy about Marx and Justice”,in New Left Review 150.

Husami,Z.I.,1978,“Marx on Distributive Justice”,in Philosophy and Public Affairs 8(1).

Peffer,R.G.,1990,Marxism,Morality and Social Justice,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utnam,H.,2002,The Collapse of the Fact/Value Dichotomy and Other Essays,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Tucker,R.C.,1970,The Marxian Revolutionary Idea,London:George Allen & Unwin Ltd.

Wood,A.W.,1972,“The Marxian Critique of Justice”,in Philosophy and Public Affairs 1(3).

(1)内在批判(immanent critique)是法兰克福批判理论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最早在本雅明(Walter Benjamin)的《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中出现。规范性批判一般可分为外部批判(external critique)、内部批判(internal critique)、内在批判。外部批判是指以外在于批判对象的某种价值来批判该对象;内部批判则以来自批判对象内部的传统价值观对该对象进行批判。德国哲学家拉埃尔·耶吉(Rahel Jaeggi)提出意识形态批判是一种内在批判的形式,它着眼于现实本身的矛盾,揭示社会现实的内在矛盾、问题,以及它们所要求的对现实的改造。(参见耶吉、韦舍编,第359-367页)本文所说的内在批判是一种基于历史和实践的批判方法,指以批判对象内部的标准运用于不同的位置或者历史语境中,通过实践来检验和批判对象,并且这种批判具有自反性。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B089.1

引用信息:

[1]丁珏.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正义理论批判——基于“事实-价值”视角[J].哲学研究,2025(06):61-75.

基金信息:

检 索 高级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