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journalinfonormal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benqimuci xinwengonggao jingxuanzhuanti guokanliulan wangluoshoufa beiyinpaihang xiazaipaihang liulanpaihang caozuorukou wenbenneirong xiazaizhongxin lianjiezhongxin fangwenliangtongji papernavigation benqimucitupian wangluoshoufatupian beiyinpaihangtupian xiazaipaihangtupian liulanpaihangtupian xinwengonggaosimple xiazaizhongxinsimple lianjiezhongxinsimple jingxuanzhuantisimple
2025年09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研究_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哲学阐释(专题)

试论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五重关系

刘军;

习近平文化思想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体现着深刻的辩证逻辑。这一思想,蕴含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深入理解和辩证把握的五对重大关系:在文化建设的根本立场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党的文化领导权相统一,充分体现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和党的领导的政治原则的内在一致;在文化建设的基本方法上,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上,坚持体用关系相统一,真正做到体用贯通、明体达用,在“第二个结合”中造就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在文化思想的表现形式上,坚持体系化和开放性相统一,在具备体系化“思想外观”的同时保持与时俱进的开放性特征;在文化发展的视野立场上,坚持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统一,不断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在文明交流、互鉴、包容中共倡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5 年 09 期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研究”(编号22ZDA022)的阶段性成果
[下载次数: 57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2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

潘梓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贡献

冯颜利;

潘梓年先生是哲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哲学研究》第一任主编,新中国首批学部委员,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逻辑学家。潘梓年先生在理论上创新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贡献了重要思想智慧;在实践上主编大型党报党刊,领导和组织哲学研究工作,新中国成立前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坚守理论阵地,新中国成立后为哲学研究事业搭建“四梁八柱”,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潘梓年先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表达,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发展镌刻下独特的时代印记,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思想瑰宝和实践经验。

2025 年 09 期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潘梓年哲学思想研究”(编号21&ZD048)的阶段性成果
[下载次数: 18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9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马克思“从后思索”法的历史唯物主义深蕴

郗戈;

马克思的“从后思索”法体现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历史性维度,实现了历史发展过程研究与现实生产方式结构研究的科学统一,对于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深化发展具有关键意义,同时也面临一系列亟待澄清的理论疑难。“从后思索”法蕴含着一种立足现在以回溯过往并预见未来的“双向开放”的历史时间观。这一双向开放的历史时间观从根本上决定了马克思的“从后思索”法不可能是黑格尔主义的“历史目的论”。与黑格尔式“后思”不同,马克思“从后思索”法强调的是一种自觉的“有限性视角”:历史科学家知道自身基于当代现实而回溯过往时所受的各种条件和结构的制约,因而不会自以为可以达到对过去历史进程及其真相、目的等的透明认知和完全理解。“从后思索”法就是要基于资产阶级社会的自身批判过程,在理解不同社会形态之间的差异性、阶段性的基础上去把握具体的连续性和历史的统一性。

2025 年 09 期 ;
[下载次数: 78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0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唯物史观视域下历史评价的理论建构探析

毛强;

历史观的抉择,对于形成何种历史评价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科学合理的历史评价要求将历史、现实、未来贯通起来加以审视,这不仅可以为现实实践提供经验借鉴,而且能够彰显重视追求历史价值的未来视角。唯物史观视域下历史评价的理论建构,应围绕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历史事实与历史价值、历史必然与历史偶然等基本范畴展开,立足现实批判,把握主体本质,面向未来建构,对社会需要的丰富性、历史之谜的真正解答、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等作出有效回应。它的理论目标和时代价值不在于单纯地追溯过去,而在于以史为鉴、展望未来,揭示历史事实的逻辑与规律,开展积极的科学的历史创造性活动,确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以坚定的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

2025 年 09 期 ;
[下载次数: 56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8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汉语哲学”:一个冗余语词?

李河;

没有必要在“中国哲学”尤其是“现代中国哲学”之外另立“汉语哲学”之说,因为凡学者赋予汉语哲学的积极内涵,均可无矛盾地适用于中国哲学;凡中国哲学在近现代所面对的难题,亦是汉语哲学难以回避的挑战。一些汉语哲学论者不仅抽象地谈论“哲学”与“语言生活世界”的关系,还无视近现代汉语生活世界在中西思想碰撞中从“我他对立”走向“我他初步融合”的现实,致其学术主体性论证陷入自我指涉的困境。要确立中国哲学主体性,需要走出百年来形成的“译本世界”围城,推进面向世界的观念和文本交往实践。

2025 年 09 期 ; 中国社会科学院长城学者项目(编号2024CCXZ003)的支持
[下载次数: 135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0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本期统计数据 more>>

网站访问量

总访问量: 871,426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