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共产党人 “心学”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高端智库;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当代人类文明形态正在发生深刻的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自觉推进现代性文明变革的实践创造,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理论创新,为回答当代世界和人类文明向何处去的重大时代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理解和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要立足大历史观视野,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创新理论指引下,深入阐发“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建构的文明自觉,推动创建世界文明新格局和提升人类文明新境界。
3,434 | 15 | 27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2022年,载《人民日报》10月17日第2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012年,人民出版社。
孙正聿,2022年:《从大历史观看中国式现代化》,载《哲学研究》第1期。
王立胜,2022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江西高校出版社。
吴晓明,2022年:《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创新突破》,载《人民日报》8月22日第9版。
习近平,2018年:《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2017年、2020年、2022年,外文出版社。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人民出版社。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D61
引用信息:
[1]漆思.从大历史观看人类文明新形态[J].哲学研究,2022(10):5-11+128.
基金信息: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学单列课题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研究”(编号21GZGX04)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