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 0 | 16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学界此前对《乐记》人性论的诠释大致可分为“用理为性”“用气为性”两种模式,但这两种模式均对情与气的意义有所忽视。郭店楚简、上博简等出土文献凸显了情在早期儒家人性论中的重要地位,打开了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新视域,为重新理解《乐记》人性论提供了启迪。《乐记》中呈现出以“情性论”为核心的人性论思想形态,这一思想的产生时间与《性自命出》《易传》《中庸》相近,是孔子与孟子之间的儒家学派的主张。《乐记》通过打通天地中气与君子情性来论证礼乐的先天依据与教化功效,建构了早期儒学的情性本体,形成了道、性、情、气合一的道德形上学,塑造了儒家早期情性本体论的典型形态,对后世儒家人性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Abstract:古籍:《大戴礼记》《大学》《论语》《论衡》《孟子》《小戴礼记》《性自命出》《荀子》《周易》等。
班固,1962年:《汉书》,北京:中华书局。
陈澔,2010年:《礼记集说》,万久富整理,南京:凤凰出版社。
陈来,1999年:《荆门竹简之〈性自命出〉篇初探》,载《中国哲学》编辑部编《郭店楚简研究》,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4年:《诠释与重建——王船山的哲学精神》,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二程集》,2004年,王孝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
黄宗羲,2008年:《明儒学案》,沈芝盈点校,北京:中华书局。
惠栋,2007年:《周易述》,郑万耕点校,北京:中华书局。
康德,2004年:《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黎靖德编,1997年:《朱子语类》,杨绳其、周娴君点校,长沙:岳麓书社。
李零,2007年:《郭店楚简校读记》(增订本),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李学勤,2002年:《重写学术史》,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刘宗周全集》,2012年,吴光主编,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牟宗三,2006年:《才性与玄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孙希旦,1989年:《礼记集解》,沈啸寰、王星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
唐君毅,2005年:《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年:《中国哲学原论·原教篇》,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王聘珍,1983年:《大戴礼记解诂》,王文锦点校,北京:中华书局。
杨儒宾,2011年:《两种气学两种儒学——中国古代气化身体观研究》,载《中州学刊》第5期。
2019年:《儒家身体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张岱年,1982年:《中国哲学大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赵法生,2023年:《从乾坤易到礼乐易——论〈乐记〉对礼乐哲学和易学的双向推进》,载《管子学刊》第4期。
朱彬,1996年:《礼记训纂》,饶钦农点校,北京:中华书局。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B222;K22
引用信息:
[1]赵法生.先秦儒家的情性本体与道德形上学——以《乐记》为中心的考察[J].哲学研究,2025(06):76-90.
基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