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25, 06, 31-45+173-174
马克思辩证法的时间性视域及其历史意义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资本论》的时间理论及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研究”(编号24BKS006)的阶段性成果
邮箱(Email):
DOI:
摘要:

马克思辩证法通过原初时间性的方式显现出来,因而时间性是马克思辩证法的显现视域。第一,马克思通过与现象学类似的超越论还原,在个体、社会、自然的同时性的基础上回到了作为“事实本身”的感性实践活动,将辩证法主体阐述为个人-社会-自然。第二,马克思辩证法的原初差异性和否定性,通过辩证法主体面向未来的生存活动、自我确证活动、认知活动得以展开。第三,马克思通过对时间的现象学还原,让过去、现在和未来统一的历史场域成为辩证法否定之否定和对立统一形式展开的时间性视域。同时性、未来性与历史场域是马克思辩证法的三大时间性视域,三者以逻辑层层推进和逐步现实化两种方式得到统一。马克思将辩证法置于时间性的视域中显现,为辩证法的展开提供了实在性的基础,超越了黑格尔式的非时间性辩证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Abstract:

The dialectics in Marx ' s theory reveals itself through original temporality, so temporality constitutes the horizon of its dialectics. First,Marx returned to perceptual activity as “the fact itself”on the basis of the simultaneity of individual,society and nature through a phenomenological reduction of transcendental theory,expounding the subject of dialectics as an active unity of individual,society,and nature. Second,the original difference and negation of dialectics in Marx's theory were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dialectic subject 's future-oriented activities,including survival,self-confirmation and cognition. Third,through a phenomenological reduction of time,Marx let the historical field as a unity of the past,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become the temporal horizon for“negation of negation”as the form of dialectics and its unity of opposites. Simultaneity,futurity and historical field are the three temporal horizons of Marx 's dialectics,which become unified in two ways: logical layer by layer promotion and gradual realization. Marx put dialectics in the perspective of temporality,thereby providing a realistic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ialectics and in this way surpassing Hegelian non-temporal dialectics by its far-reachi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参考文献

阿多尔诺,2019年:《否定辩证法》,王凤才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德勒兹,2019年:《差异与重复》,安靖、张子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邓晓芒,2019年:《实践唯物论新解:开出现象学之维》(增订本),北京:文津出版社。

海德格尔,2006年:《存在与时间》(修订译本),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年:《同一与差异》,孙周兴、陈小文、余明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贺来,2018年:《马克思哲学与现代哲学变革》,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黑格尔,1980年:《小逻辑》,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5年a:《精神哲学》,杨祖陶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5年b:《精神现象学》,先刚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2021年:《自然哲学》,刘哲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康德著作全集》,2004年,李秋零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刘少明,2020年:《马克思哲学视域中个人时间和社会时间的关系》,载《哲学动态》第5期。

卢卡奇,1999年:《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马尔库塞,2011年:《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李杨译,张庆熊校,载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编《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北京: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2018年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8年b:《资本论》(纪念版)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012年,北京:人民出版社。

梅洛-庞蒂,2021年a:《可见的与不可见的》,罗国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21年b:《知觉现象学》,杨大春、张尧均、关群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倪梁康,2016年:《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增补版),北京:商务印书馆。

彭双贞,2021年:《马克思辩证法与历史观的理论互释及其批判本性的显明》,载《湖南社会科学》第2期。

普殊同,2019年:《时间、劳动与社会统治:马克思的批判理论再阐释》,康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舍勒,2011年:《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倪梁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吴晓明,2020年:《论马克思辩证法的“实在主体”》,载《哲学研究》第8期。

薛晋锡,2019年:《意识形态批判与社会存在历史性特征的揭示——论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理论旨趣》,载《现代哲学》第5期。

张立达,2019年:《实践辩证法重构下的现象学—解释学导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张庆熊,2012年:《从“幻相的逻辑”到“现象学的逻辑”——探讨胡塞尔对辩证法的处理方式》,载《世界哲学》第3期。

Marcuse,H.,1987,Hegel's Ontology and the Theory of Historicity,S.Benhabib (trans.),Cambridge:The MIT Press.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B024

引用信息:

[1]刘少明.马克思辩证法的时间性视域及其历史意义[J].哲学研究,2025(06):31-45+173-174.

基金信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资本论》的时间理论及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研究”(编号24BKS006)的阶段性成果

检 索 高级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