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11, 05, 30-36
善心、本心、善性的本体同一与直觉体悟——兼谈宋明诸儒解读孟子“性善论”的方法论启示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邮箱(Email):
DOI:
摘要:

<正>对孟子"性善"论相关问题的争论一直绵延不断,近年来又被学者们一再提起。其争论不仅涉及孟子所说"善"的界定,也涉及孟子性善说立论的逻辑根据、思维路径等,由此引出孟子所说的"善"是"本善"还是"向善"、抑或"心有善端可以为善"等问题。

关键词:
Abstract:

KeyWords:
参考文献

[1]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善端说”,认为孟子不是从人的本能出发言性善,而是从“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的“几希”处言性善(徐复观,第143页),故仅仅承认人性中有善端而已。这种说法事实上否定了孟子主“性本善”说。又如前述,有学者主张孟子是“向善论”而非“性本善论”,等等。

陈来,1997年:《宋明理学》,辽宁教育出版社。

《二程集》,2004年,中华书局。

傅佩荣,1993年:《儒家哲学新论》,台湾业强出版社。

古籍:《孟子》,《春秋繁露》,《宋史》,《复性书》,《原性》,《正蒙》,《四书集注》,《朱子语类》,《朱文公文集》,《二程遗书》,《明道录》,《传习录》,《阳明全书》,《陆九渊集》等。

李明辉,1990年:《儒家与康德》,台湾联经出版社。1994年:《康德伦理学与孟子道德思考之重建》,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徐复观,2001年:《中国人性论史》,上海三联书店。

杨泽波,2000年:《孟子与中国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

《朱子全书》,200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B222.5

引用信息:

[1]刘学智.善心、本心、善性的本体同一与直觉体悟——兼谈宋明诸儒解读孟子“性善论”的方法论启示[J].哲学研究,2011(05):30-36.

基金信息:

检 索 高级检索